让监督有形有效覆盖基层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06

分享:

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正风肃纪反腐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基层治理成效。近年来,陕西纪检监察机关特别是县(区)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推动监督下沉、融入、做实,基层监督体系逐步完善,效能不断发挥,有力促进了基层治理。2023年10月,陕西省纪委监委出台《关于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的指导意见》,从压实县(区)党委基层监督主体责任、发挥县(区)纪委监委在基层监督中的主力军作用、促进纪检监察监督有效衔接村(居)务监督、加强纪检监察监督与群众监督贯通融合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整合力量资源

谈起担任监察员以来的切身感受,蓝田县樊家村监察员张小龙一连说了“四个有”——有面子、有尊严、有底气,更有荣誉感。

当前,村(社区)虽普遍设有监委会,但监督效果参差不齐。特别是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后,相比过去,村(社区)主要干部权力加大,监督难度也相应增大。一些村监委会主任认为,自己虽然是村民代表大会选举出来的,但与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正职相比,职级“矮人一等”,挺不起腰,不敢监督。也有人认为,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因为公事得罪人不划算”。

2018年,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蓝田县纪委监委在监督全覆盖的同时抓住关键领域和“关键少数”,探索启动村(社区)监察员聘任工作,构建职责清晰、优势互补的基层监督体系,在全县337个行政村和11个社区提级聘任348名监察员,以此改善“县级监督太远、镇级监督太泛、村级监督太软”现象,为基层监督撑腰鼓劲。

把分散在基层的“点”串联成“线”,通过监察力量的有效聚合,加大对基层干部和公职人员用权监督约束力度,实现监督一贯到底。作为镇(街)纪(工)委的延伸“触角”和补充力量,监察员是设在群众身边的监督“探头”,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群众呼声、听取群众诉求、推动解决群众身边难题。在具体实践中,监察员紧盯村务决策和“三务”公开、村集体“三资”管理、惠农政策落实等内容进行全程监督。

今年5月,樊家村几位村民向张小龙反映,两座电力铁塔的占地补偿款迟迟没有拿到,村民们意见不小。针对这一问题,张小龙向村党支部和村监委会发出工作提醒,同时前往交通和财政部门详细了解占地补偿款的拨付情况,第一时间将信息向村民进行公开。

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要发挥县(区)纪委监委在基层监督中的主力军作用,强化依靠本级力量监督本级工作理念。据蓝田县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侯义明介绍,村(社区)监察员原则上由监委会主任兼任,由镇(街)党(工)委任命,镇(街)纪(工)委负责日常管理、业务培训、监督履职、考核测评等工作,并定期听取监察员履职情况汇报,如有重要问题线索可以直接向县纪委监委报告,“真正做到能监督、会监督、敢监督、共监督。”

激活“末梢神经”

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县(区)党委、镇(街)党(工)委负主体责任,县(区)纪委监委既要统筹推动,也要具体主抓,带动镇(街)纪(工)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实战实训、贯通落实,联动村级组织积极跟进。

着眼于促进纪检监察监督有效衔接村务监督,礼泉县纪委监委在选优派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同时,全面推行由镇纪委加强指导村务监督委员会业务工作,构建“镇党委统一领导、镇纪委组织协调”的监督机制,“一盘棋”统筹纪检监察工作与村务监督工作,通过用活镇一级监督力量,强化对镇级纪委的领导指导,督促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行职责,实现基层监督力量整合利用的纵向联动。

目前,礼泉县共设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212名,委员640名,其中最年轻的26岁,最高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监督覆盖面达到100%,群众家门口的监督力量全面加强。镇纪委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业务指导,精准聚焦信访联办、案件联查、监督联动、问题联解4个环节。“联”的过程,既是把反腐败防线前移的过程,也是教育培训、实战锻炼的过程,有效解决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的问题。

“过去,最缺的就是业务上的指导。现在有了‘自家人’撑腰,监督起来腰板挺得更直了。”对于礼泉县阡东镇群星村监委会主任王向党来说,自从有了镇纪委指导支持,他的最大感受是参与监督村里的各项大事要事底气更足了。

今年7月,群星村村民梁建武地里种的景观树因为紧挨着路边,阻碍农用机械进村收割,引发周边村民抱怨。得知这个情况后,王向党走访相关村民征集意见,经反复协调商议,最终,梁建武同意将10株景观树挖除。

在礼泉县,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业务受理范围”已远远不止于收集问题线索和群众意见那么“单一”。王向党介绍,大到村集体“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民生资金申报发放等重点环节,小到村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享受惠农政策等情况,都要在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下实施或向群众公开公示,延伸监督“触角”,激活“末梢神经”,把压力传导到村组、把纪律约束落实到村组、把问题解决在村组。

强化数字赋能

畅通群众信访举报监督主渠道、健全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是加强纪检监察监督与群众监督贯通融合、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内容。着眼于“全周期管理”理念,吴堡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基层监督中的赋能、服务、保障作用,通过打造基层“小微权力”全程线上运行、异常信息实时预警、群众诉求及时处置的基层数字化监督新场景,让公开更透明、互动更便捷、监督更有效。

在吴堡县达连坡村的“数字乡村”平台上,村里的党员人数、村级收支、民情诉说、投票调研等内容分类有序、清晰明了。群众只需在手机上下载APP,或者从微信小程序搜索进入,即可查看清单,在线投诉反馈,随时查询结果,实现24小时线上“云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还能对“不满意”件实时跟踪督办,把群众身边的问题化解在最小网格。

为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数字乡村”平台还专门设置了“随手拍”模块,对政策落实、资金发放、干部作风等问题“一键投诉”,促进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贯通融合。今年入夏以来,降雨较多,村里的部分土窑出现裂缝。有村民在该平台上传照片反映此事,当天,村委会干部通过后台监控,直接将照片上报街道,并与住建部门对接,很快便彻底解决了问题,消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一直以来,信息壁垒都是制约监督质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吴堡县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提取“数字乡村”平台公开的村级重大事项、村集体“三资”、惠农补贴等数据信息,与财政、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数据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推动形成基层监督“矩阵式”平台,有效提升了监督质效。

作为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村,达连坡村还推出了集防控、监测、预警于一体的廉洁风险点示意图,清晰标明每一项村级“小微权力”的办事流程,用不同颜色标注出可能会存在的廉政风险点,标明每一项风险的防控措施,全面推动完善村务监督体系,让“发现问题的眼睛”与“解决问题的双手”更好协同起来。

 

 

 

 

 

 

 

 

 

 

 

 

(来源:党风与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