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系统的好党员 职工的贴心人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6-11-24

分享:

榆林市南郊农场老党员李廷安同志先进迹

(榆阳区农垦系统有这样一位发光发热、甘为他人铺路的老党员——他就是被人们称为“贴心人、领路人”的南郊农场退休老党员李廷安。

李廷安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进入牛家梁农场工作。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他努力工作、任劳任怨、不折不扣的完成各项任务,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由于工作出色,1985年他调到南郊农场科研组任组长。当时,科研组经营不景气,急需人才。他带领全组成员,埋头苦干,使这个连年亏损的“老大难”单位扭亏转盈,彻底改变了面貌,受到省农垦局的表彰和高度赞扬。

默默无闻、兢兢业业,这就是李廷安!

1999年,李廷安担任南郊农业分场场长,种地、守夜、浇田、买农药、选种,事无巨细,他都亲力亲为。当时,南郊只有一个变压器,电压不足,很容易断电,线路损耗也很大,每度电电费高达一元。李廷安四处求人,到处筹钱,最终实现了户户上公网,电费也降低到每度0.49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南郊农业分场“过黑年”的困境。受到了广大职工的普遍称赞。

李廷安每到一个地方,心里总是想着职工,为职工干实事、干好事,无论在哪个单位工作,都干得相当突出,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等。李廷安觉得,为职工办事是应该的,就应该不图回报、不图名利、不计报酬。

2004年,李廷安调到南郊农场机关办公室。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上访人员众多,他耐心劝导,妥善处理各种矛盾。2009年,李廷安当选为南郊农场工会主席。南郊农场顺应市场发展潮流,有很多项目手续需办理,李廷安为了跑项目,早上早早出发,下班了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单位,有条件坐车,没条件步行。难做的、无名无利的,他都是第一个站出来做。他参与了南郊农场职工住宅家属院的分房,不搞特殊、一视同仁。他出差首先选择火车、汽车,李廷安说:“我们这一代人,坐过一次飞机就知足了。火车和汽车也能到达目的地。”多么朴实的语言啊!

以身作则、淡泊名利,这也是李廷安!

2013年,国内经济下滑,农场职工资产租赁面临困境,要么租不出去,要么租出去租金难以收回。2015年,李廷安退休。本以为退休后的他可以在家享福了,可是他并没有闲着,担任职工资产管理负责人,带领一班人到处联系租赁户,想法设法出租商铺,并努力将商铺租金全部要回来,有时候因为几千元的租赁费差距,仍然要艰难的和租赁户商谈,为职工利益绝不松口。即便如此,个别职工仍然不理解,认为他和租赁户相互串通、谋取私利。租赁户的刁难、家人的埋怨、别人的误解,都无法改变一个老农垦人矢志不渝的情怀!

李廷安常常说:“只要我活着,我就是农垦系统的一员,我有责任有义务为我们农垦系统出力。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人的不理解,就不干事了,只要我们把事情做成了,干好了,最终大家都会理解的。”

心系职工、情牵农垦,这更是李廷安!

就这样,一件件普通琐碎的小事,不伟大、也不耀眼,以至于我无法用华丽的词藻来形容,无法用优美的语句来讴歌,无法用光辉的形象来塑造,我只能用我朴实的话语,来向大家讲述他,我身边的好党员——李廷安。

这就是李廷安,我们身边的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共产党员,一位平平凡凡的老农垦人。平凡的如一粒沙子 ,普通的像一颗树苗。或许,他的名字不够响亮;或许,他的故事不够轰动。但,一粒沙子,可以看到一个世界;一颗幼苗,也会长成挺拔的大树!

在李廷安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方向,一种动力!

农垦系统风雨历程六十年,正是有着许许多多像李廷安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推动着我们农垦系统的茁壮成长,推动着我们社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