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梁家河》,文章用细腻的文笔描写了习近平和梁家河群众的深厚感情。作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我们学习研究梁家河蕴含的精神,从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中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进而获取投身“中国梦”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青年习近平在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过程中,实现了从迷惘、彷徨到充满自信的转变,孕育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一名巡察干部,我们要从《梁家河》中汲取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丰厚滋养,深入领会总书记立根群众、造福群众的工作方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在实处,在工作实践中要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任何时候决不能打工作的被动仗。
习近平总书记20岁出头就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件件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以铁一般的担当推动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我们要从中汲取面对困难敢闯会干,敢于担当进取的力量,富于开拓性,要达到三新,即观念要新、思路要新、工作方法要新。
苦,是《梁家河》知青岁月的底色。面对艰难困苦,青年习近平没有怨言,而是与群众一起开荒、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打坝,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我们要学习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赤子情怀,把党赋予的各项工作完成好,以苦干实干成就事业。
青年习近平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在磨砺中脱胎换骨,在逆境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实干中逐步树立起“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要向总书记坚如磐石的人生信仰对标看齐,把牢思想之舵。我们要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深厚养分,寻找力量源泉,多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摸爬摔打,用苦难磨砺自己,在基层干出一片天地。要加强理想信念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此外,我们还要向总书记博读天下的尚学精神对标看齐,锻造过硬本领。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痴迷”于读书而废寝忘食。“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留下了“三十里借书、三十里讨书”的生动故事。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作为新时代的巡察干部,我们要学习总书记孜孜以求的尚学精神,向书本学习,在实践学习,加强工作能力的学习,补足精神之钙。
习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而青春正是用来奋斗的。青春如朝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读完此书,我的思绪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如何能让青春的枝头在逆境中绽放梦想之花,我由衷地渴望能够汲取到这种强大的力量。饮水思源,拳拳赤子,心中装着百姓,才能不忘根,不忘本。青春因梦想而激昂,因拼搏而精彩,因奉献而厚重,“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为榆阳发展,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是我所能做并且一定要做好的事情,这样才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供稿人:巡察办 白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