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挺经》中记载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翁家里来了一位贵客,他吩咐儿子上街买菜,可是大半天还不见回来,老翁就到村口张望,结果看见儿子正站在田埂上和一货郎理论对峙,因田埂狭窄两边有水,谁都不肯让步。老翁赶紧上前,好言对货郎说:“我家里来贵客,等菜下锅,麻烦您给让一下?”货郎说:“凭什么要我让你?”老翁说:“您身材高大,不至于沾水,所以请您相让。”货郎说:“可我担子里是贵重的物品,一旦打湿就不值钱了。”于是,老翁又说:“这样吧,您把货担给我,我举在头上,让您先过。”于是他挽起裤管,准备下田。货郎见状,大为惭愧,赶忙说:“千万使不得,您都这把年纪了,怎么可以下田,还是我下去,让您儿子先过。”一场僵局就这样化解了。
这使我想起,现在车子多了,一些司机反倒把路看成了“自留地”,出现了所谓的“路怒”群体,于是相互追逐、碰撞、别车等等,视规则和他人性命如儿戏,结果自酿苦果,悔恨当初。“六尺巷”的美谈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在生活中,遇到矛盾相持不下的时候,一个高姿态的举动,一句“服软”的话语,甚至一个善意的眼神往往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不妨向那位老翁一样主动让一下,换来的或许是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