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一键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百度云收藏
人人网
腾讯微博
百度相册
更多...
百度分享
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党纪法规
专题栏目
廉政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栏目
>>
榆阳清风
>> 正文
善修己者履其始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6-09
分享:
“善修己者履其始”语出明代郑心材所著的《郑敬中摘语》,其意为修身自律的过程中,要善于从基础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诚如斯言,廉以修身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在“初始”之际坚守底线,在“未病”之时防微杜渐,在“小恶”面前断然拒绝,从而避免“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纵容一粒微尘,终会蒙蔽整片玉璧;守住半寸底线,方能筑牢千里堤坝。正所谓,清浊之辨始于毫末。北宋范仲淹在广德军
司理
参军上任伊始,就明确拒绝接受下属赠送的“润笔费”;明代于谦坚持做到为官“清风两袖朝天去”,亦是从一袋茶叶、一匹绢帛的拒绝开始的。这些历史剪影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廉洁品格的塑造,是无数个日常言行的累积叠加。抵御诱惑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无数次“一念之间”的抉择中淬炼而成。
治疾患于“未”,防微杜渐、禁于未然。从
《道德经》
的“为之于未有”,到《淮南子》的“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古人对“未然之境”的执着叩问,揭示了廉洁自律的要义:当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刚有苗头或征兆时,就要加以预防与制止,坚决不让它继续发展。未发之弦奏响清风正气,不只在于同诱惑的正面对抗,更重要的是对内心初萌欲念的觉察与消解;不是亡羊补牢式的被动应对,而是未雨绸缪的精神自觉。从而才能实现,在内做到“不妄思”,即心中没有胡思乱想;在外做到“不妄动”,即行动上没有非分之举。
断诱惑于“小”,坚持勿以恶小而为之。“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现实中,许多落马干部最初也是从“小恩小惠”开始堕落的。将收受一盒茶叶看作是“人情往来”,将默许亲属承包项目视为“举手之劳”,将超标接待解释为“惯例如此”……贪饵之香终成吞钩之鱼,这些“细碎砂石”看似无足轻重,却能在日积月累中蛀空廉洁自律的根基。一旦防线松动,就会步步失守,最终滑向深渊。因此,廉洁修身必须从“小”抓起,在每一次诱惑面前都坚决说“不”,防止小错酿成大祸。
拒贪腐于“始”,慎初慎微、久久为功。“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一开始没走好,就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慎初如守关,寸心定乾坤。党员干部要做到拒贪腐于“始”,就要态度坚决,万不可心存侥幸。在善与恶、好与坏之间,没有所谓的“过渡地带”,要时刻保持对底线的敬畏之心,管住乱吃的第一顿饭、管住乱收的第一份礼、管住第一次乱伸的手。万事皆有初,欲善终,当慎始。常敲思想警钟、常紧纪律之弦,把好第一关、守好第一次,才能行稳致远。
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善修己者履其始,既彰显于重大利益抉择时的清醒坚定,也浸润在日常小事小节的分寸把握中。始于细微、成于坚守,方能做到利益面前不改其心、诱惑面前不移其志、考验面前不毁其节。
友情链接
中省纪委网站
省内各市纪委网站
本市各县区纪委网站
常用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国方正图书网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秦风网
西安
宝鸡
咸阳
铜川
渭南
延安
榆林
安康
商洛
杨凌
榆阳
横山
神木
府谷
定边
靖边
绥德
米脂
佳县
清涧
吴堡
子洲
新华网
人民网
求是理论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日报
榆林市人民政府
榆林日报